跳到主要內容區

(113學年)虎井嶼戶外教育研習課程

113 虎井嶼戶外教育研習課程

  本次活動為「戶外教育共備研習」,參加對象為縣內中小學教師及戶海中心職員,因此定調 為海島戶外教育之素材蒐集與課程轉化,透過有在地生活經驗的教師導覽,結合共同備課實作, 提出可行的教學方向。

 

流 程 概 述

  1. 學員到齊後,講師從 5W1H,分享辦理戶外教育的行政、教學行前準備。

   (1) Who:確認學習對象,並確實清查出席狀況。

   (2) Why:本活動的目的為何?休閒?教學?路勘?

   (3) What:依據學習對象,從可進行的教學主題中,挑選適合的內容並設定學習目標。

   (4) When:配合潮汐、天氣、特殊節慶、活動時程,調整課程內容與長度。

   (5) Where:選定的地點有什麼特色?為什麼要挑選這裡?必定有什麼值得的原因。

   (6) How:總結以上因素,決定整理課程的進行方式,並簡單介紹戶海中心的「海洋教 育夥伴計畫」、縣府的「非山非市離島體驗營」,供有心辦理戶外教育的老師,申請 計畫經費參考用。

 

  2. 航程+繞島:在前往目的地島嶼—虎井的途中,介紹沿途的島嶼、潮流、魚場、交通船 班概況,並且不同的角度(繞島),欣賞島嶼之美,能有別於一般遊客的行程,帶領老師 「深入」的認識島嶼,作為戶外教育的核心理念—求精不求多(less is more)。

 

  3. 上島(10/11)適逢一年一度廟慶建蘸活動,讓學員體驗「撿炸棗」活動,活動結束後, 由講師簡單介紹活動縁由,請教師思考能如何進行教學。其間有老師提問:「祭祀桌擺 放的方位為何是斜 45 度?」也能在戶外教學中,讓孩子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。(查資 料、訪問耆老…等)

 

  4. 進行綜合導覽(地質地形、農作物、建築、潮間帶、漁業、社區發展…),並持續引導學 員共同討論,提出轉化教學的方式與可行的做法,能結合畢業旅行、戶外教育、家庭親 友旅遊,調整活動實施的細節。

 

  5. 分享戶外教育演進,由教師主導,慢慢演進為教師引導,到學生主導(教師協助),讓戶 外教育不只是被動學習,更能是學生主動規畫、聯繫、決定行程的學習活動。

 

資料來源:感謝大池國小歐志酊主任提供。

瀏覽數: